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重大的医学发现(美)F·巴特曼
历史告诉我们,许多情况下,通过运用基本的自然力,我们就有可能在获取真理的道路上实现飞跃。人类面临过无数次机遇,他们抓住了机遇,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灵性,发现了各种奥秘。
1979年,这种机遇不期然地降临到我的头上。当时,作为伊斯兰教革命运动的政治犯,我被关押在伊朗的艾威恩监狱。尽管面临被处死的危险,我却在一天深夜里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实:只需要两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溃疡引起的剧烈腹痛。
当时,一个囚犯急需药物的帮助,溃疡带来的钻心疼痛使他难以忍受。他弯着身子,几乎不能走路,两个狱友一直在帮助他。这个囚犯恳求看守发发慈悲,把他送到监狱医院,但看守并没有理睬。当天夜里11点以后,他被狱友搀扶着送到我这里。他当时痛苦不堪,但我并没有药物给他。我告诉他,我没有带任何药品,听了我的话,他的表情变得更加痛苦。虽然没有药品,我却给了他两杯水,让他喝了下去。在几分钟内,他的腹痛就减轻了许多。过了8分钟,他的腹痛完全消失了。这使我更加确信:水对于腹痛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医生常把这种情形作为“疾病”来处理(有一段时间,我被单独关押,一连几天,我拒绝了监狱的食物,仅仅通过饮水,就缓解了因饥饿导致的腹痛)。我鼓励其他被关押的人通过饮水来治疗同样的腹痛。我们有时候可以得到药品,但有了水,它们根本派不上用场。
在随后的两年半时间里,我使用自来水成功治愈了3000多个因各种压力导致的胃溃疡病例。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些人实际上只是干渴而已,他们脱水的信号是通过身体的疼痛表现出来的。我被关入监狱15个月以后,官方对我进行了审判,这也是我最后的辩护机会。在此期间,我写出了一篇科学论文。我对法官说,假如判处我死刑,希望不要将这篇文章毁掉,“这是历史上最重大的科学发现”,我对他说。到那时为止,在监狱辖区内,我已经治愈了数百名囚犯。
法官后来对我说,“你的确做出了一个重大发现,祝愿你将来交好运。”就这样,我第一次得到暗示:我可能会活下来,并且继续我的研究工作。
发现得到了认可,我也没有被判处死刑,而是被判了3年监禁。过了23个月,一个看守告诉我,当局已经做出结论,我不是“别人所说的那种坏人”,他们正在考虑将我提前释放。我向他表示感谢,同时告诉他,我想在监狱再待上一段时间,因为我的临床实验正处在关键时期。我研究的课题是:水在治疗压力引起的健康问题中的作用,其中包括流血性胃溃疡。我告诉他,作为一种“压力实验室”,艾威恩监狱是独一无二的。不用说,那个看守非常惊奇,他原以为提前释放对我而言己经是一种天大的恩惠。不过他也承认,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应该获得这样的机会。有一段时期,我坚信我来到这座监狱,并不是一种偶然事件,我注定要做出这样的发现——当人体经受压力并进入脱水状态时,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机制,它迫切地需要补充水分。后来,我在监狱又额外待了4个月,并得出了一些临床医学结论,当然,这些结论还有待科学解释。在度过了2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后,我的重要发现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且,我重新获得了自由。
后来,我对于水在生理机能方面的作用,以及水与许多疾病的关系,形成了更多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从治疗病人的腹痛开始的。我在《伊朗医学协会杂志》上首次发表了这一成果,这篇文章的译文后来被寄到美国,经过重新编辑和整理后,作为特约评论刊登在1983年6月的《临床肠胃学》杂志上。
本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请分条概括作者作出重大医学发现的主要经过。(不必涉及具体时间)
作者的经历能给人很多启示,你从中获得的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的体会。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抱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抱希望。犬儒主义的核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感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像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它应和了当今中国的普遍的社会冷漠,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所导致的只能是全社会的犬儒主义,它或许能够培育出一批不问世事的逍遥派,却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
(陶东风《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 有删节)
下列关于“犬儒主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现实不满,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是“犬儒主义”的一贯态度。
B.“犬儒主义”对待现实世界的立场是矛盾的,既强烈不满,又积极认同。
C.“犬儒主义”怀疑一切,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
D.“犬儒主义”体现的是特定历史时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在中国沉寂了很长时间,《百家讲坛》使他的人生哲学得以流行。
B.《庄子》中有许多体现鸵鸟智慧、乌龟哲学的言论,在今天的中国不合时宜。
C.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使得庄子成为了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
D.“庄子精神”的流行只能导致目前中国全社会的犬儒主义,绝对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因而是不应当提倡的。

根据原文的有关论述,下列对于“庄子精神”的内涵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自由”,其高蹈超越,想象奇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庄子精神”一味提倡超然物外,背离世俗,是一种完全的“出世”思想。
C.“庄子精神”是浪漫和现实的矛盾统一,是精神世界的玄空和实际行为认同的两相结合。
D.“庄子精神”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系
天文学家利用各种方法寻找行星系,于1995年确认了飞马座51号星周围有行星存在。这次划时代的发现,是利用与以前不同的视向速度观测法获得的。包括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1857-1923)发现的巴纳德星在内,目前已有将近10颗星的周围发现有行星存在,这些行星都是利用“自行的观测”求得。所谓自行,就是恒星位置的变化,以角度的秒单位来表示恒星对背景星的移动量,恒星周围若有行星,由于彼此引力的影响,恒星会在两者重心的周围沿着椭圆轨道而动,恒星遂因“自行”,出现周期性摇晃。
确认恒星周围有别的天体环绕,除了观测“自行”摇晃的方法外,还有观测“视向速度”的方法。所谓视向速度,是指恒星在视线方向运动的速度。恒星如果在与视线方向或直角的面上转动,视向速度不会变化;旋转面如果在视线方向,视向速度变化最大;旋转面如果介于两者之间,视向速度将与旋转面的倾角正弦成正比。
飞马座51号星为5.5等星,近距太阳45光年。继飞马座51号星之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杰弗瑞•马西等人的研究小组发现,在室女座70号星和大熊座47号星的周围,也有行量存在。室女座70号星距地球35光年,其行星的质量为木星的9倍,相当大,公转周期为116日。由于其表面笼罩着气体,表面温度达80℃,很可能有水存在,是个也许能合成氨基酸等化合物,甚至可望有生命诞生的环境。大熊座47号星的行星,质量是木星的2.5倍,公转周期为3年多。
最近利用视向速度观测,相继发现行星。麦克唐纳天文台的威廉•柯克兰表示,牧夫座的大角星、金牛座的毕宿五星和双子座的北河三星周围,有行星存在。根据观测,大角星周围有公转周期231日,质量为木星质量11.7倍的行星存在。毕宿五星周围有公转周期645日,质量为木星质量11倍的行星存在。北河三星周期有公转周期554日,质量为木星质量29倍的行星存在。大角星的周围,甚至可能有另外3颗行星存在。巨蟹座55号星、仙女座2星、HD114762星的周围,也发现了行星。
遗憾的是,以现在的“自行”、视向速度的观测精密度,还不能发现比地球小的行星。如果能检测出,至少也是与地球相当的行星。脉冲星的周围,则似乎有比地球小的行星存在。脉冲星是高质量星在一生的最后阶段,发生超新星爆炸后残留的天体,一面由磁极释出光束、电波束,一面高速旋转。行星若存在,来自脉冲星的脉冲周期将与行星的公转周期相当,脉冲将随行星的公转而变化。
1989年,天文学家观测到来自“1829-10”脉冲星的脉冲,以182日的周期变化。根据这个观测结果,推测有质量约为地球数倍的行星绕行。可惜后来发现这个观测是错误的。但在接下来发现的“1257+12”脉冲星周围,似乎又明显有行星存在。这些行星为什么在超新星爆炸时不飞散而残存下来,其原因不得而知,但是超新星爆炸所产生的大量高能粒子却会倾注在行星表面,因此只能确定脉冲星的行星无法孕育出生命。
虽然陆续发现了一些太阳系外的行星,但明确知道由太阳系圆盘形成的行星,则尚未发现。从原文看,对“自行”这一概念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

A.恒星的位置以角度的秒单位发生变化,恒星出现了周期性的摇晃。
B.由于与自身周围的行星彼此吸引,恒星在两者重心的周围沿椭圆轨迹发生的周期性摇晃,产生了位置变化。
C.发现恒星周围有别的天体环绕的一种先进的观测方法。
D.恒星在视线方向或直角的面上转动产生的速度变化属“自行的观测”方法。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飞马座51号星等将近10颗恒星的周围都有行星的存在,这些发现都是利用“自行的观测”法求得的。
B.自行、视向速度等观测法虽然有很多新发现,但比地球小的行星尚不能被发现,这说明上述观测法的精密度还不理想。
C.高质量量发生爆炸后残留的天体,一方面由磁极释放出光束、电波束,一方面高速旋转,这个天体就是脉冲星。
D.在恒星周围发现的众多行星与太阳、地球的距离不等,它们的质量大小、公转周期也不相等。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新行星的发现将为生命诞生提供新的环境,室女座70号星的行星被证明具有这种功能。
B.脉冲星周围行星的公转周期一定与脉冲星的脉冲周期相当,因而观测其脉冲周期就必然能发现质量小于它的行星的存在。
C.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的存在,证实了“有恒星就一定会有围绕它转动的行星”这一不少天文学家的论断。
D.天文学家利用视向速度观测法,自行观测法等不断寻找行星系,看来科学地探测宇宙的方法将揭示更多的太空奥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全球文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说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件事情好还是不好,人们还是争论。
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发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现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 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已经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里是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变得越来越单一。
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会使当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份繁盛。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
有些大脑容晨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未见过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
单就一个物种来说,动物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标准化。由于人类的驯养和选种培育,动物慢慢变得像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一样合乎人类的要求。比如说欧洲曾经对鲑鱼进行过工业化的畜养。有些鲑鱼纯粹是出于满足钓鱼进行杂交,大大破坏了野生蛙鱼的血统,导致某些品种濒临灭绝。
由于人类的不谨慎,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环境发生变迁时,会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选自《科学之谜》2006年第2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人类的全球化运输使物种侵入到其他地区。
B.人类改变土地用途,如城市扩张以及栖息地的细碎化。
C.人类的驯养和选种培育,使动物越来越标准化。
D.人类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

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如适应能力极强的蟑螂、乌鸦、老鼠等。
B.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从而使这些物种迅速灭绝。
C.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时,脑袋较大的鸟类能够应付自如,调整生活方式,而脑袋较小的鸟类将受到相当大的打击。
D.人类社会全球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动物全球化都受到科学家和自然资源保护者的强烈谴责。

根据文意,下列各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所以一旦环境发生变迁,这可能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B.因为养殖鲑鱼的适应能力更强,所以当它们逃入自然环境后,大大破坏了野生鲑鱼的血统,导致某些品种濒临灭绝。
C.因为“生物均质化”使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所以这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D.地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可能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生物将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在地球科学中把现在或者说最近这一时代看做环境问题的时代,并作为一个单独的有其特殊含义和内容的地质时代来研究,提出“人类世”这样一个最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加剧,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视角,是从地球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途径。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在空间范畴表现为从治理“三废”扩大到保护区域环境,而今到考虑全球性的环境变化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分析,进而企图对人烊和这个星球的未来有所预见,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人们对环境演化及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驱动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当人们沉浸于征服自然的乐趣当中的时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例如水资源的问题。我们知道生产1吨小麦要1000吨水,生产1吨玉米要1200吨水,而生产1吨稻米则要2000吨水。我国西北地区人均水的总占有量仅是1781吨。与全国的平均人均占有2200吨还差得很多。水资源的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是很严重的,再加上自然灾害,那就更厉害了。这样的情况又造成了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以荒漠化的面积在我们国家有很大的扩展。
我们可以看到温度上升带来的影响:据估计,如果气温上升1摄氏度,海平面要升高10厘米,而全球3/4的大城市和占40%的人口都集中在离海岸不过60公里以内的地区。有人说,生态环境的价值可以估算。印度一位学者提出来,一查50年的大树所产生的氧气、吸收的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增加土地肥沃的作用、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以及为鸟类和兽类提供繁殖场所的六项作用加起来,得出来的生态效益是196美元。在我国神农架保护区,50年以上的树有50万株,按这样来算的话,神农架这个地区就自然资源本身来说,生态效益可以大于一百亿美元,赶上2003年整个上海市的GDP总值。可是现在这个地区仍然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好地注意。
地球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是无比精确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现在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来考察今天的地球系统,也就是“人类世”。鉴于人类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重要力量,研究“人类世”,不仅需要多种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而且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
下列对“人类世”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世”是从特定角度出发对现在存在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的地质时代的指称。
B.“人类世”指的是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加剧,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最新的地质时代。
C.“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新途径的地质时代。
D.“人类世”是对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并影响到环境演化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地质时代的界定。

下列对“我们需要研究‘人类世’的根本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环境科学在空间范畴扩大了它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人类和这个星球有所预见。
B.不知生态环境价值可以估算,忽视荒漠化加剧、气温上升、森林破环等重大环境问题。
C.人类已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力量,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以加强研究。
D.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加强,使当今环境问题凸显,同时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与人类对“人类世”实际存在的无意识状态和对大自然的非理性开发有重大关系。
B.“人类世”主张从新的视角来考察现在的地球环境系统,其实质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C.“人类世”作为一种新的视角,通过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分析,就能够预测到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
D.为解读自然科学问题而提出的“人类世”,将可能是地质学上的一次自然人文学史的革命,其研究有助于社会的科学发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詹姆•哈特尔和我发现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有一点像泡泡在沸腾的水中形成。其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这些对应于微小的宇宙,它们膨胀,但在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坍缩。它们是另外可能的宇宙,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所以我们对它们没有多大兴趣。然而,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会膨胀到一定的尺度,到那时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它们会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我们看到的泡泡。它们对应于开始以不断增加的速率膨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的暴胀,正如每年的价格上涨一样。
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和通货膨胀不同,早期宇宙的暴胀是非常好的事情。它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然而,它不是完全均匀的。在对历史求和中,稍微具有无规性的历史和完全均匀规则历史的概率几乎相同。因此,理论预言早期宇宙很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这些无规性在从不同方向来的微波背景强度上引起小的变化。利用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已经观察到微波背景,发现了和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这样,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早期宇宙中的无规性,意味着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这些额外密度的引力吸引使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
  虽然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何从大爆炸形成。这样,广义相对论自身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为何宇宙如此这般。然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个理论的结合预言,在这个称作暴胀的时期,微小的起伏会发展,导致星系、恒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它结构的形成。对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预言。这样,我们似乎正朝着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确方向前进。
然而,并非一切都已解决。我们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对此理论上还不能理解清楚。缺乏这种理解,对宇宙的未来还无法确定。它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暴胀是一个自然定律吗?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新的观测结果,理论的进步正迅速涌来。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霍金演讲《宇宙的起源》节选)
从原文看,下列对“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这些泡泡有的会膨胀到一定的尺度,有的不膨胀,后者是人们不大感兴趣的。
B.安全地逃避坍缩,继续以价格上涨一样的速率膨胀,从而产生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的暴胀。
C.宇宙不膨胀到一定尺度便不能安全地逃避坍缩,也不会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如此,是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的,智慧生命就更谈不上了。
D.所谓“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涉及以下内容:宇宙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暴胀是一个自然定律吗?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因此,早期宇宙的暴胀是非常好的事情。
B.利用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观察到微波背景强度,发现了与早期宇宙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
C.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这个理论还不能理解清楚,因而对宇宙的未来也就无法确定。
D.有早期宇宙的无规性,才会有某些区域的密度增高,高密度产生的引力吸引使得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最终这些区域就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个理论结合所预言的,这表明我们似乎正朝着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确方向前进。
B.广义相对论不能预言宇宙如何从大爆炸形成,其自身也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由此可见,任何一种理论都难免有其局限性。
C.新的观测结果和理论的进步正迅速涌来,这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宇宙为何如此这般,以及对宇宙未来的确定。
D.宇宙学之所以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