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
|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
|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
|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
从文明史观看,20世纪初期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形态的重大国际事件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
| C.美国罗斯福新政 |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 A.经济民族主义 | B.自由放任主义 |
| C.凯恩斯主义 | D.重商主义 |
马克思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以下是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表述,其中不恰当的是
| A.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的一个准备过程 |
| B.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
| C.资本原始积累包含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内 |
| D.资本原始积累具有相对的过程性、渐进性,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 A.扩大民主权利 |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
| 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 C.实行无敌国外交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