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由此可以发现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 B.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 |
C.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 D.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的选举权 |
以下是摘自《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论争文章目录》部分文章标题,从中给出的中国文化发展道路,正确的有
文章标题 |
发表时间 |
作者 |
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势 |
1922年2月 |
张君劢 |
评中西文化观 |
1924年6月 |
杨明斋 |
怎样使中国文化现代化 |
1933年7月 |
陈高傭 |
全盘西化的理由 |
1934年 |
陈序经 |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
1935年1月 |
王新命等十教授 |
全盘西化殖民地化 |
1935年6月 |
叶青 |
①学习西方文化②注重中国本位文化建设③推翻中国传统文化④中国文化现代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 |
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
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
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
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
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19年10月《晨报》刊登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发连工业必有精良机器。下联是:挽回利益者当与本国制造。横批是:美典公司。这主要表明
A.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 |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C.国民革命推动实业救国思潮 |
D.民族工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
下表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从该表可直接得出
年份 |
进口 |
出口 |
1885年 |
88 200 018 |
65 005 711 |
1895年 |
171 696 715 |
143 293 211 |
1905年 |
447 100 082 |
227 888 197 |
1911年 |
471 503 943 |
377 338 166 |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机会
B.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
C.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
D.对外贸易的增长根本原因是清末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