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认识即指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包括历史思维和历史解释,象任何种类的历史研究成果、各种历史观念或历史思想,都是一定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晚清史专家刘学昭认为,……过去人们一讲到慈禧总是阴险狠毒的独裁者、一代妖后、恶女人,而这次《走向共和》将慈禧定位于“清末出色的女政治家”……表现出了慈禧的复杂性……历史上的慈禧执掌国家大权长达47年……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手腕是不可能办得到的……在她身上有顺应历史潮流的一面,……且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喜欢法国女装、高跟鞋和化妆品……,推行西方“新学”……
——《史家评说〈走向共和〉》
材料二:莫里斯说:“罗斯福……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着超人的直觉……”洛伊希腾贝格得出结论说:“罗斯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然在福尔索姆看来,罗斯福……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政治权力的获取,为了集权……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助长了失业,导致了美国如今连年的财政赤字。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材料三:“我写《斯大林的战争》,既是针对冷战中的那些争论,又是为了超越它们的狭隘性与局限性 ,以便能够不受政治的左右,在具体的历史中去理解斯大林的历史作用。”“我的目的不是为斯大林恢复名誉,而是通过有据可依的叙述让人们注意到他的历史作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了解不同的发现,或许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对于我们可能会遭遇的或评价的东西,批判之余,也会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
——《斯大林的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慈禧是“清末出色的女政治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什么“超人的直觉”? 作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罗斯福对历史有何重大的贡献?
(3)结合材料三和相关史实,从肯定斯大林的角度来说明斯大林对苏联和国际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历史认识有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3年11月,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被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但是,关于隋炀帝陵墓的命名出现了不同观点。按通例,皇帝死后下葬陵寝所在称“帝陵”,而此次专家组在认定隋炀帝和萧后最后下葬地后则使用了“帝墓”称谓。对此,专家解释说:如果是陵墓级的,应该有神道、石人、石马等,但是目前这些还没有发现,应该说它还不是皇陵等级。因为隋炀帝是亡国之君,所以虽然看上去其随葬品很精芙,但是就规格等级而言都不是詹代的最高规格,对亡国之君,唐代进这样一种礼仪,主要表明的是唐代统治者的态度。
很多人说炀帝是最坏的皇帝,那么,扬州人为什么要给这位口碑不好的皇帝修墓呢?“有学者认为,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扬州获得的政治文化地位离不开这位炀帝。”炀帝曾在扬州做了九年总管,对地方、对扬州的社会发展史都非常重要,可以说,在扬州地方文化的积累中,已经有潜在的‘炀帝情结’,人们正是为了纪念他,才为他修葺陵墓。“还有学者认为,隋炀帝是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大运河就是他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
针对材料中对隋炀帝埋葬之地的命名中“帝陵”“帝墓”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地方管理体制本是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工业社会的兴起,腐败和低致问题突出。表现在:多数官吏无薪酬义务工作,无法保持长久的积极主动性;贪污、玩忽职守屡见不鲜。多数地方机构缺少公开性透明度,易被豪门大户操控。一些居民众多的新兴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里兹、伯明翰等,仍由治安官和教区等旧式机构治理,管理松弛,问题较多。工业革命所造成的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社会秩序混乱、犯罪率上升,等等,逐渐引起人道主义者、功利主义思想家和其他民间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批评。土地贵族……在议会内外,抨击工业资阶级的贪恋和因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罪恶现象,呼吁实行地方管理制度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也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2年议会改革成为英国改革时代到来的标志,地方改革很快开始。
材料二 1835年9月,美国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宣布取消两百多个陈旧过时的市镇自治团体,设立一百多个有权选葶议会的市镇。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出。其中市府参事由市议会选出,任期6年;市议会议员由地方所有居住满3年的纳税者选举产生,任期3年。镇议会必须定期公布账目和年度预算,市政收入必须用于当地居民,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必要法规。法令还废除了市法官和法院的职权,将其权力转交治安法官和郡法院,实现了地方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的分离。
材料三 1985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1985年地方政府令》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均由当地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选举权授予所有年满18岁的公民,罪犯、精神病患者除外。选民每年登记,名单公布,力求高度的精确性。地方议会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重新选举全部地方议员。
材料四英国很多选民在媒体和民调中,屡屡指责和嘲笑田家高层政客官员,他们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不是很高,认可度常在三到四成之间徘徊;而对地方官员的肯定性评价,多在七成之上。
(1)概述19世纪英国地方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分析英国地方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及实效。
(3)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重要成就?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
——华盛顿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到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印度的背景传统以及当时的条件,非暴力是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印度人民被解除了武装,不知道如何使用武器,既缺乏从事有组织的暴力的物力,也缺乏训练,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暴力方法反抗英国是愚蠢的,会遭到英印当局轻而易举的镇压,而恐怖主义的暴力行为则是政治不成熟和破产者绝望情绪的表现,不可能动摇强大的有组织的政府。
——尚劝余《尼赫鲁与甘地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方法问题上的分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华盛顿对英王的态度,并概括指出北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
(2)从阶级属性和斗争对象方面指出华盛顿和甘地领导的斗争的共同之处。其斗争结果有何不同?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族解放斗争方式的认识。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的重要领导人尼赫鲁在铪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不公正的评价,将它的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虽然身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起来了。
——詹尼·索弗里(意)《甘地与印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应该如何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解放区经济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如何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合作,来与外国资本或中国官僚买办资本进行严重的斗争。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政策,主要是保障私人资本企业在解放区能够获得不少于国民党区私人企业所得的利润,使国民党区域被压迫而趋破产的民族资本家乐于利用解放区原料、市场、劳动力和政府扶助等条件,而移置其资金机器到我们区域来开办各种企业,繁荣解放区的经济。
在有利于发展和繁荣解放区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允许外国资本家到解放区投资,但必须以尊重中国主权与法律为条件。外资可以独办某些企业,约定一定年限(十年至多二十年)由政府收回;也可以合股经营,按股分利。但有重大军事意义的企业,如我们的军事工业,则不应让其经营或入股。
——1946年5月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解放区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贸易的基本方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任弼时关于解放区经济建设的观点,并分析其国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任弼时的经济建设观点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