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B.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区别 |
C.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
D.独主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 B.来自波斯的20岁商人 |
C.30岁雅典贵妇 | D.40岁雅典男性公民 |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
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坐而上朝、站而上朝、跪而上朝),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 D.皇权不断强化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
C.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高效廉洁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龙生龙,凤生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