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
C.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 |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根本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 B.地区分布不平衡 |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D.军阀割据混战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 B.香港政策自由 | C.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 D.民族工业找靠山 |
《史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以下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B.江南商品经济不发达 |
C.江南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 D.当时江南耕作技术比较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