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初税亩”。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②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
|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③ |
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作用。回答下面试题。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A.宗法制得以恢复 |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
|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
图5所示为我国古代某个时期的疆域。为此疆域的确定做出直接贡献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 B.北魏孝文帝 | C.唐太宗 | D.康熙帝 |
马克思主义学说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22、23题。19世纪 60年代,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
| A.“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 B.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
|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
“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十月革命 | B.余粮征集制 | C.新经济政策 | D.农业集体化 |
近代欧洲引领了世界文明的潮流。回答20、21题。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行”主要是指
|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
|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
《德意志帝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在于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B.议会可以监督政府 |
| C.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 D.君主“统而不治” |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回:答18、19题。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下列各项为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推翻国民党政权 | B.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
|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
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 C.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 | 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回答16、17题。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
|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
20世纪4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分析当时国内的形势时说:“第一中国要和平,第二中国要民主”为争取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
| A.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B.签订“双十协定” |
| C.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 D.与国民党恢复和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