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 |
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推动这种“士风”形成的因素有
①政治相对开明 ②庶族士人崛起③科举制度兴起④内忧外患频仍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 B.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 C.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专制制度的衰落 |
| C.西方文明的影响 |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
|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
|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
|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 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
| 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 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