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
《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 B.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
C.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
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
A.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 B.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备受关注的物权法草案在2007年3月8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后,3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至此,经过七次审议的《物权法》最终尘埃落定。这充分说明了
A.私有制在我国现已占据主导地位 | B.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 |
C.我国的立法权归属国家主席 | D.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业已完成 |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的两部宪法,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部宪法都体现了
A.“人民主权”思想 | B.“三权分立”理论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向社会主义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