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材料对赃官的处置说明中国古代
| A.法律体系严明而残酷 | B.注重对官僚队伍的管理 |
| C.惩赃官维护集权统治 | D.贪污腐化现象比较严重 |
据记载,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这段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②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出现了人口聚居的情况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④这是一家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⑤这家冶铁场采用了雇工经营
|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⑤ | D.②③④⑤ |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远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 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 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
| 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 | 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
追求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创造了法律。被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法典是
|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B.中国的《秦律》 |
| C.英国的《大宪章》 | D.《拿破仑法典》 |
中国古代的帝王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社)和五谷神(稷),“社稷”从字来看是说土谷之神,但它反映了
①“社”和“稷”两者是农业社会的根基
②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
③我国古代君主对自然界和农民的尊重
④社稷作为一个特指名词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左传》曾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国,德之修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杜甫诗云:“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无欲。”从中可知“鼎”在商周时代的作用是
①权力的象征②隐喻政权③食器④用于收藏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