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 “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回答下列各题。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当该河流入海口出现咸潮(河口海潮上溯,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时,该河
A.处于最高水位时期 | B.为赤潮多发季节 |
C.处于气温较低的时期 | D.可能会出现断流 |
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3~4题。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A.a | B.b | C.c | D.d |
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中是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1~2题。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 B.甲、乙两地使用相同的区时 |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 | 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 |
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A.1:24000000 |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
C.六十万分之一 | D.![]() |
读“我国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下图),回答54-55题。下列关于各地区人口流动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 |
B.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
C.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 |
D.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 |
下列关于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 |
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 |
C.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并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 |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有利于加强农村与城市各方面的交流 |
北方的早春给农田盖薄膜,主要是通过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哪种因素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
A.热量条件 | B.光照条件 |
C.地形条件 | D.土壤条件 |
读“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事安排表”,回答50-52题。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雨热同期 ②生产规模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④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② |
不同地区,插秧的时间不同。如农谚所言,广东是“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为“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则为“立夏浸种,芒种栽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 B.水文 |
C.地形 | D.植被 |
不同农业地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条件不同 | B.人文条件不同 |
C.技术条件不同 | D.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