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
| B.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
| 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像,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
| D.由图甲到图乙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而由图甲到图丙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
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颜色而产生白色。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的F2中杂合褐色∶黑色为
A.1∶3 B.2∶1 C.1∶2 D.3∶1
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
| 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
| 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
|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 |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诱导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 A.控制合成一种酶,促使癌细胞衰老、凋亡 |
| B.控制合成一种激素,诱导癌细胞分化为正常组织 |
| C.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 |
| D.控制合成一种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 |
右图为哺乳动物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外膜上也存在该种载体蛋白 |
| B.载体蛋白构象的改变不需要消耗ATP |
| C.葡萄糖的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
|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与此不同 |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G1期细胞体积有明显的增大 |
| B.胞质分裂开始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末期 |
| C.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都能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
| D.G2期中合成的一些蛋白质是细胞分裂过程所必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