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敬之尽害之属:类
B.乃贾生曰短:诽谤
C.故贾谊以此上讥:指责,非难
D.逮系长安狱治,亡事卒:最终

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①(贾谊)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③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④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⑤文帝思谊,征之      ⑥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贾谊曾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都一一实行。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①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朝廷。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广汉张栻与九龄不相识,晚岁以书讲学,期以世道之重。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注】①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学行为里人所宗宗:尊崇
B.九龄不以职闲自佚佚:放纵
C.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发:发放
D.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措:放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②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B.①俗俭啬而鲜知学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男女以班各供其职②余船以次俱进
D.①与弟九渊相为师友②若入前为寿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九龄性情周谨的一组是
①哀毁如成人②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③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
④益严规矩⑤整襟正卧而卒⑥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但在秦桧把持朝政时,没有人讲程氏之学,学员都不遵循礼法,陆九龄就干脆回家,一边跟着父亲兄长努力讲学,一边求名师读百家,昼夜发奋博览群书。
B.陆九龄在乾道五年考中了进士,本来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学说,就改任兴国军教授。只是还没上任,赶上湖南的茶寇剽庐陵,人心惶惶。
C.陆九龄不仅在追求博学和习武练兵上用心,在治家方面也井然有序,他以礼传教对社会影响也比较大。他去世后,皇帝赠奉赐谥,学者文人也给予了他很高评价。
D.陆九龄对于向他求教的人其授课方法是灵活的,如果人家需要他讲,他就从容地陈述讲解;如果人家并不说出自己的困惑,那他也不急于先为人师,而是尽量让对方自己体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2)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3)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3、荷莜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
24、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更认同谁?为什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
译文:
(2)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偼伃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遗诏封光为博陆侯。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绝:隔绝
B.中孺趋入拜谒趋:奔向
C.任光为郎,稍迁诸曹郎中迁:升迁
D.君未谕前画意邪谕:明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
惟弈秋之所听
B.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候以赐光
陈涉乃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D.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
B.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
D.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之父霍中孺以县吏的身份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娶妻又生下了霍光,从此就互相不知音讯,霍去病直到长大以后,才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B.霍光之胞兄霍去病身居高位却能恪守孝道。他任票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背着弓箭亲自迎接自己的生父霍中孺,又为霍中孺置买了大量的土地、房屋、奴婢。
C.霍光靠了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的提携,从一个小县吏的儿子平步青云,得到汉武帝亲信,受遗诏,辅少主,权倾一时,威震人主。
D.汉武帝十分欣赏霍光。他让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暗示霍光不要辜负自己的一片苦心,担负起辅弼幼主的重任。

文言文阅读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干诸侯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使……窘迫、困窘
C.及见之,又倨傲慢、放肆
D昭王新说蔡泽学说
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
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谢病归相印
⑥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

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C.太史公认为,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
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建立功业要有凭借和条件的道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课内文言文翻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