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己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 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前不挂橡皮筋,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前不挂橡皮筋,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
A.BD B.AF C.GI D.AK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前面字母填在横线上:。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若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 = (用L、g表示)。
某中学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第2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4次实验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的点皆为计时点)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以下表格所示,为了算出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计数点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计数点对应时刻/s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1 |
44.0 |
62.0 |
81.0 |
100.0 |
110.0 |
168.0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公式a=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算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选取图线上相距较远两点所对应的速度,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2)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下图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记数点。测得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依次为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则在计时器打出点2、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2=cm/s, v5=cm/s,小车的加速度a=c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原因是。
(2)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3)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g的配重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g=9.8m/s2),并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配重(个数) |
0 |
1 |
2 |
3 |
4 |
弹簧秤读数(N) |
0.50 |
1.00 |
1.50 |
1.90 |
2.50 |
测木块重(N) |
2.00 |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给出的坐标纸上作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测出木板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盘子,调节盘子的高度,使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两个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距离为h,再用秒表测时间,以第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开始计时,到第N个水滴离开水龙头,共用时间为t,则重力加速度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