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补充完整上述图文信息。
(2)城市①见证了唐朝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请从对外关系角度,列举唐代强盛的表现。(至少两例)
(3)大都 (填图中序号)见证了元朝多民族的融合,分析元朝出现民族大融合情形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不得照抄原文)?
(4)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改革和变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此材料是什么改革的内容?
(2)此改革有何影响?
(3)明君推动社会的进步,暴君导致王朝的灭亡,列举一个我们学过的暴君?
生活与历史
(1)Tony是一位对中国古代史极为感兴趣的美国中学生,当她学习了中国先秦历史后产生了一个疑惑:中国先秦史的舞台上春秋战国思想家学说知多少?就此她向你发了个E——mail,希望你能解开她的疑惑。
邮件一:下面是Tony收集到打乱了次序的思想家的学说材料。你能帮她对号入座吗?(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表格里)。
A.“互爱互利” “反对不义战争” |
B.“因材施教” |
C.“无为而治” |
D.“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 |
思想家 |
孔子 |
墨子 |
庄子 |
韩非 |
思想 |
邮件二:Tony想模拟一次“百家讲坛”的一系列论坛,邀请的几位嘉宾有:孔子、庄子、孙膑、韩非,请你帮她安排最适合他们的拦目。
①《人与自然》②《法制空间》③《军事天地》④《教育论坛》
图说历史,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在经济、文化、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秦朝的统治?
(2)秦长城东起哪里,西到哪里?
(3)写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了什么谈判?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
(2)依据材料二:毛泽东的这首诗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解放军占领了哪座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府的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