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榖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了:

A.西汉初期商业势力还很弱小 B.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进行了有效控制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D.地方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

明代徐一燮在《始丰稿·织工对》中记载,钱塘织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此记载实际上反映了明代:

A.钱塘地区织工极端贫困 B.钱塘地区丝织业发达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织工是个低贱的职业

《四书训义》中写道:“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保留着豪强特权人士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