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
在影片《建国大业》中有这样的镜头:阳春三月,从全国各战场赶来的领导们裹着一路的风尘,各个满怀着喜悦之情步入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党的领导人充满喜悦之情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三大战役即将全胜 | B.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
C.渡江战役获得捷报 | D.中国即将变成工业国 |
抗战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含义是指
①抗战使人民力量空前壮大
②通过抗战,中共提高了威望,扩大了影响
③抗战使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占有优势
④抗战中,中共加强了自身建设,更加成熟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和抗战时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大都是跨省而建,基本上是几省的交界之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些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 |
B.表明当时中共工作重心在农村 |
C.土地革命时根据地基本在长江流域,抗战时基本在黄河流域 |
D.这些地区交通便利,易于游击作战 |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认为孙中山与美国华盛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应当被尊为“国父”。最主要的理由应该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著名领袖 |
B.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 |
C.都领导国家走向富强 |
D.都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
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某网站开设了“五四”专题论坛,以下网友发表贴于中论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
B.北京工商学各界参与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
C.五四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