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和反复的过程。它们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古代雅典哪些民主理念、运作方式被后世借鉴?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理解 “光荣革命”的真正意义。
材料三: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指美国)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易中天《我们的反思》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指出“一个精巧的设计”是指什么?在这个“令人惊叹不已”的设计中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材料四: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有学者认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走上宪政道路最为典型。请回答: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18世纪末——19世纪法国社会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晚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居今日而言经世,……必深通六经制作之精意,证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书以为之经,以求治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可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史宪法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
——1897年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
材料三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梁启超重视研究“经世”,其内容和目的有哪些重大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要特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50字以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人口不断增长,进入举业的读书人增加很多,但科举名额却未见相应增加。应试者日增,而举业出路有限,为谋生计,大批读书人只能弃儒而商,进入正在迅速发展商业领域。但早年的教育使其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深受儒学的影响,这就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儒贾”或“儒商”。
——周生春 杨缨《历史上的儒商与儒商精神》
材料二江南重商思潮带来了士商关系的嬗变,儒而贾,贾而儒,儒贾相通,士商合流的社会趋势,江南儒商们在此过程中脱颖而出, 但他们不像一般商人那样奋勇趋利,仅以营利为生活的唯一目的,而常常在经商之余博览群籍,诗文作赋,交往文人雅士; 建造园林,创建戏班,丰富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 富而思教,兴办书院,关注子孙后代的教育。
——孙其芬《明清时期江南儒商及其诗性文化艺术活动》
材料三(儒商)招养食客,资助文人,校雠书籍,从而在淮、扬、苏、杭一带形成“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气氛……然固不能谓其于兹学之发达无助力,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若合符契也。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儒商兴起的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商群体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儒商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梁启超对儒商作用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儒商活跃对经济思想的深刻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材料二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张之洞致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的信(1901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张之洞政治主张的变化。
(2)分析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西方地缘政治学首先诞生在德国。179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论永久和平》一书中提出一种世界政府的设想。康德认为,欧洲的联合将是世界联合的第一步。地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拉采尔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地理学的创建人。他强调“地理法则”,规定了空间和位置对国家的影响,认为国家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人及国家的活动、特性、命运都是位置、大小、高度、边界和空间的产物。并认为,人需要有大的空间以及有效地利用大空间的能力,这将是20世纪国际政治宣言。
——摘编自叶自成:《地缘战略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东海问题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东海海床发现大量的油气资源,该海域的能源开发逐渐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焦点。……中日东海之争不仅意味着能源的争夺,背后隐藏着日本……。日本幻想能通过东海划界,一并将钓鱼岛占为己有,这显然比区区几个油田的利益大得多。
——摘编自郑苒《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日东海之争》
(1)依据材料一,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分析近代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日本挑起东海之争的意图。针对日本的挑衅,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为委员者,将出其所学,以济民之困而养民之和。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决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权实操诸庶民。是君民相维,上下一德,皆此例为之。
矧[shěn况且]其[西方]无处不设日报馆,无人不观日报,中外之事,老少咸知。我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公举议员之法殆未可施诸今日也。
盖议院为集众是,以求一当之地,非聚群嚣以成一哄之场。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议员贤,而后议论措置乃得有真是非。否则,徒滋乱萌。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使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黄宗羲、郑观应认为影响社会政治的因素各有哪些?
(2)两人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是否有一致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