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想知道灯的亮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找来额定电流均小于0.6A,额定电压是2.5V的灯L1和额定电压是3.8V的灯L2,先后接在电源电压恒为6V的电路中,按照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
(1)小明在检查电路连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图16甲中找出来并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2)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L1发光,测出灯L1的相关物理量,并在实验表格中记录数据和现象。实验中,当滑片移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
(3)用L2替换L1重复以上的实验,但需要改变 表的量程。
(4)在小明完成的实验报告中,其中的一个实验表格如下:
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灯泡L1的亮度 |
电功率P/W |
电功率的平均值(W) |
1 |
2.20 |
0.28 |
比正常发光时暗 |
0.62 |
0.76 |
2 |
2.50 |
0.30 |
正常发光时 |
0.75 |
|
3 |
2.80 |
0.32 |
比正常发光时亮 |
0.90 |
小明通过对比、推测、分析表中数据及现象得出最后的结论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 ,小灯泡越亮。
(5)在交流讨论中,小明知道了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都是正确的,但所设计的这个实验表格存在不妥之处,是 。
(6)小明进一步思考,认为“把灯泡换成定值电阻,该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这种想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小红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此时水的温度是℃,要使此温度计的示数继续继续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2)小红同学又认真观察了家里烧开水的过程,发现当水沸腾时,壶嘴口不断有“白气”出现时;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口有一小段距离,在壶嘴位置却几乎看不见“白气”(如图乙).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
如图甲,是小凯连接的测量标有电压为2.5V 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图中的①~⑤是部分导线的序号,A~N是部分接线柱的编号.
(1)只改接图中的一根导线,就能改正电路中的连接错误.请简述你的改正方法:.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电流表读数如图乙,示数是A,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灯丝的电阻为Ω.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灯泡两端电压逐次下降,灯丝温度也不断降低,测量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发光情况 |
明亮 |
较亮 |
不很亮 |
较暗 |
微光 |
熄灭 |
电压U/V |
2.5 |
2.1 |
1.7 |
1.3 |
0.9 |
0.5 |
电流I/A |
0.26 |
0.24 |
0.21 |
0.19 |
0.16 |
|
电阻R/Ω |
8.1 |
7.1 |
6.2 |
4.7 |
3.1 |
(3)对比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阻值,把你的发现写成具有概括性的一句话:.
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实验步骤C和D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的关系,步骤B和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步骤A和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2)图乙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
①物块浸没前,,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
②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无关.
(3)此物块的密度是g/cm3.
小明用天平、小玻璃杯和水测量食用油的密度(水的密度为ρ水),实验步骤如下:
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度盘指针如图所示.接下来应该: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刻度线处,并调节,使天平平衡;![]() |
B.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为m0; |
C.用记号笔在玻璃杯上做一个标记,向玻璃杯内加水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水和杯的总质量为m1; |
D.将杯内的水全部倒出,并用干抹布擦干,向玻璃杯内加入,用天平测出. |
(1)在上面横线上将步骤补充完整,用规定符号表示所测物理量.
(2)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为:ρ油=.
如图,甲、乙两透明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内有质量相等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密闭容器中空气温度的变化.
(1)此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将此装置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电流在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
(2)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再接入原电路,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