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溶酶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它不仅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形态大小不同,而且在同一类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也不相同。如图为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溶酶体是由____________(细胞器)断裂产生的,内部含有__________。
(2)溶酶体是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其消化底物的来源有:一是自体______________的细胞器;二是侵入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
(3)生物膜是在原有膜的基础上,不断由新的脂质或蛋白质插入而逐渐增长的。磷脂是在______________上合成的,可通过两种途径运送到各种膜结构中,第一种途径是通过磷脂转运蛋白,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出芽和膜融合。由于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以及囊泡运输,使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4)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说明这些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很相似,在________________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密切配合。
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紊,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 个氨基, 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组成的,区别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是依靠其结构中的 .
(3)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 种,其中有 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这个R基是 .
(4)该化合物称为 肽化合物,含有 个肽键.
(5)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 ,B. .(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角度讲)
(6)该化合物具有8个氮原子,其中 个位于肽键上, 个位于R基上.
(7)该外毒素在环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 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
(8)现有一种“十三肽”,分子式为C54H95N17O2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氨基酸。
将该“十三肽”彻底水解后有 个丙氨酸, 个赖氨酸, 个天冬氨酸。
在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是否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中的思路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是A: B: C: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路? 。
(3)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 。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①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
②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回答:
(1)A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2)B的名称叫___________,1分子的B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其连接方式是(用图示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E在细胞中的分布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分布,物质D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物质E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
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①表示________,⑦表示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由__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
(3)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________决定的,其编号是________。
(4)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含________个肽键,编号是________。
下图分别是蓝藻和衣藻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者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为 ,不同点主要是 。
(2)两者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两者的遗传物质是
(3)衣藻含有叶绿体,蓝藻含有 和 均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