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碳同化效率明显高于水稻,PEPC酶是玉米进行CO2固定的关键酶。请回答相关问题:(1)PEPC酶基因的表达与其功能有关。为培育转PEPC酶基因水稻,科学家应从玉米的 细胞中获取PEPC酶的mRNA,然后在 酶的作用下合成目的基因。
(2)科研工作者测得光照强度对转PEPC酶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图1 图2
①水稻细胞产生和消耗O2的具体场所依次是 。
②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影响原种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③根据图1、图2,光照强度为10×102μmol·m-2·s-1时,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高于原种水稻,其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为14×102μmol·m-2·s-1时,转基因水稻依然比原种水稻光合速率高,推测在强光下PEPC酶催化固定CO2的能力 。
④根据研究结果,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 环境中。
(3)以上的研究不能证明转PEPC酶基因植物的光合速率都比原种的植物高。要得到此结论应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 。
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一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和。
(2)图2中该动物种群的K值为,当该动物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若该动物为放牧的肉牛,则在时捕杀能够获得最大的持续捕获量。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该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图1中(填序号)复杂程度有关。
下面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右面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
(2)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其原因是
。
(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
(4)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它们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C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请分析回答: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除了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外还有
。
(2)从实验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是显性性状。
(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4)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中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
(5)实验中一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C0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1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填图中序号)。
(2)将图l细胞浸润在(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该细胞将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3)图2中,影响曲线AB段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而可能限制曲线BC段光合作用速率的两种环境因素主要是 。
(4)如果植物白天始终处于图2中A点状态,则在较长时间内该植物 (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Ⅰ)下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X和Y),请分析回答:
(1)表示其鲜重变化的曲线是,M→O时间点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将(填增大或减小)。
(2)曲线a→c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3)曲线c→d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4)大豆萌发一个月后,植物通过细胞呼吸,为物质吸收.细胞分裂.生长发育提供了和各种原料。
(5)若从分子水平分析,在Q时间点根毛细胞相对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分子的不同。
(Ⅱ)为研究大豆萌发中种子温度的变化,设计如下面甲图的实验装置,两个瓶内的种子在实验前都经过适当的福尔马林溶液的冲洗消毒,乙图表示两个保温瓶内的温度在6天中的变化。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X瓶内的温度从第4天起基本不再上升,这是因为。
(3)该实验设计对照组Y瓶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