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无 题

席慕容

在旧的户籍法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

"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太满了一点。等到过了几天,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到了离开乌兰乌德的旅馆,开车穿越山林到贝加尔湖,住进了画家朋友在湖畔的木屋的那几天,慈儿真可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眼前的风景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人间仙境,然而每天的食物却是蒙古得不能再蒙古的传统滋味;羊肉、马奶酒还都是小事,有一天竟然在野鸟静静回旋、野花怒放的河边现杀现烤羊肝给她吃,晚餐桌上是画家的夫人、女儿和女秘书忙了一个下午灌好的血肠,煮了满满的一大盘,大家都劝我的女儿要多吃几口。临睡之时,慈儿悄悄在枕边对我说,这几天晚上她都在默念王府饭店的菜单,回北京之后,可不可以去点一客扬州炒饭?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我去德国时,就一五一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1.

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

2.

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

3.

根据提示,品析语言。

(1)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

(2)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席慕容《乡愁》中的"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一句的理解。

链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三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的   ,又如《   》中的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但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笔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的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捡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叭"地将罐儿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歪儿!

③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他妈妈四十岁才生下这个有点残疾的儿子,取名叫"歪儿"。我们每天都听到她呼唤儿子得我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好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腿也几乎长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叭"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运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脱了轨的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闪电般冲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作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互相都能感到对方急促的心跳,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选》,有改动)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B.【乙】C.【丙】D.【丁】

(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那个着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②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3)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4)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

(5)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幅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 .【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睛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篷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这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毒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知识》2018年第2期,作者张敏,有改动)

(1)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丁】

(2)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3)选文从雾凇外表的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运用了说明顺序。

(4)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5)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我阅读 我分享】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 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重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 我们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回。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我阅读 我创作】

(3)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是   

A.罗曼•罗兰B.贝多芬C.米开朗琪罗D.托尔斯泰

(2)"却说那【甲】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甲】指的是《西游记》中的   ,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