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C.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与5℃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
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农业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
B.害虫对农药逐渐适应 |
C.农药刺激害虫产生了变异 |
D.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8%、82% | B.36%、64% | C.57%、43% | D.92%、8% |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B.产生了地理隔离 |
C.形成了生殖隔离 |
D.改变了基因频率 |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
A.突变是不定向的 |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