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了专题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表l:未成年人犯罪人群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类型及所占比例
不良行为类型 |
吸烟 |
逃学、旷课 |
与不良青少年交往 |
夜不归宿 |
比例(%) |
87.8 |
86.7 |
83.7 |
81.2 |
不良行为类型 |
光顾网吧 |
打架斗殴 |
酗酒 |
辱骂他人 |
比例(%) |
80.6 |
79.7 |
76,5 |
78,6 |
表2:未成年人主要犯罪类型及所占比例
犯罪类型 |
抢劫罪 |
敲诈勒索罪 |
盗窃罪 |
其他犯罪 |
1比例(%) |
54.4 |
23.8 |
10.5 |
11.3 |
注:未成年人抢劫、敲诈勒索、盗窃钱物,主要用于网吧上网、吸烟、酗酒、奢侈享受等。
材料二、2014年8月1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对这些青春期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走上犯罪道路仅一步之遥。”江苏3名17岁少年因为没有钱上网玩游戏和抽烟,竟然将一名烟店老板残忍捅死。这3名少年中,父母离开他们外出打工最长的有4年,最短的也有3年。如果没有人去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问题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一步之遥》知识回答表一和表二之间的联系。
(2)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反映了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什么问题?
(3)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据此,请你谈谈如何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共筑安全防护网?
材料:学校团委要组织九年级同学星期天去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班主任动员小明参加,小刚以要看NBA球赛为理由,不愿参加。班主任要小明以班集体的利益为重,可小明说集体和他无关。
(1)请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材料中的班主任劝说小明。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应如何履行关爱集体的责任?
九年级学生刘明平时学习不认真,经常旷课,这次他数学仅得了42分,回到家,妈妈问他为什么考得这么差?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分已经不少了,你和爸爸整天忙生意,谁管过我学习?” 刘明的话对吗? 为什么?
[拒绝诱惑·成就自我]
某校八年级(7)班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组成三个调查组,对学校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受不良诱惑情况进行调查,请完成下列题目。
(1)调查对象:
(2)调查目的:
(3)调查方式(两种2分):
(4)通过调查,得出调查结果。调查小组想给学校领导、政府部门、学生提一些合理化建议。请你就此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智慧交往·收获友谊]
十六岁的刘某是某重点学校学生,犯罪前,他的学习成绩优异,名列班级三甲。后来,他在校外结识了一帮朋友,经常被他们请去吃喝玩乐。渐渐地刘某觉得学校生活太枯燥,外面世界很精彩,于是将内宿转外宿和朋友住在一起。后来,由于朋友都无固定职业,再加上朋友之间你请我请,个个为钱所困。当朋友提出盗窃自行车、电动车解决花费时,刘某没有拒绝认为朋友的话,就应该执行。就这样刘某把法律和道德抛在脑后,一宗宗盗窃,越陷越深,最终被判四年徒刑。身陷牢狱,刘某方噩梦初醒。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刘某错在何处?为什么?
(2)这个案例给了你什么启示?
[化解冲突·健康成长]
上初中后,小江的变化比较大。以前,小江是个非常听话的乖孩子,父母要小江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现在则不同了,父母要小江做的事情,他偏不做,父母不让做的事情,他偏要做。以前,小江经常跟父母玩耍;现在,小江则想摆脱父母,我行我素,一个人去外面玩耍。这些变化使小江和父母都感到不愉快,原本和和气气的一家人,现在出现了危机。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表明小江与父母之间出现了危机和冲突,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什么?。(②分)
(2)列举当代中学生存在这种现象的两个具体事例。
(3)你认为小江该怎样化解与父母之间的这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