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A.汤姆逊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
B.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 |
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
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
在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MnO2制氯气,制备装置中应安装分液漏斗而不能使用长颈漏斗,有关理由叙述错误的是
A.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 B.便于控制加入盐酸的量 |
C.长颈漏斗不便于添加液体 | D.尽量避免HCl挥发到空气中 |
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氯化氢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 ②用87 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
A.②比①多 | B.①比②多 | C.一样多 | D.无法比较 |
在反应C(s)+CO2(g)=2CO(g)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将C粉碎④通CO2气体⑤加入足量木炭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全部 |
有关下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Cl2 |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NO2等 |
C.装置③中X为汽油,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NH3,并吸收多余NH3 |
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O和O2 | B.HCl和NH3 | C.H2和CO | D.SO2和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