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做SO2、CO、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都是大气污染物。
(1)比较N、O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N O(填“>”、“=”或“<”)。
(2)CO易与血红蛋白中Fe2+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使人中毒。写出Fe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CO有多种等电子体,写出其中的一种 。
(3)为减轻SO2污染,火力发电厂常在燃煤中加入CaO“固硫”。CaO和NaCl晶胞结构类型相同,则每个Ca2+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的Ca2+有 个;CaO晶体的熔点高于NaCl晶体,说明两者晶格能CaO NaCl(填“大于”或“小于”)。
在某条件下,容器中有如下平衡反应:A+4B2C+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A、B、C的物质的量均为a mol,而D的物质的量为d mol。
(1)改变a的取值,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并限定达到新的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2到2d之间变化,则a的取值范围应是_______(用a和d的关系式表示)。
(2)如果要使本反应重新建立的平衡中,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到2d之间取值,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从下列给出的选项中选择)。
A.升高反应温度
B.增大反应容器内的压强
C.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D.降低反应温度
E.减小反应容器内的压强
F.减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气态可逆反应:mA(g)+nB(g)pC(g)+qD(g),符合图2-31。
图2-31
试用“>”或“<”填(1)~(4)题。
(1)温度T1_________T2。
(2)压强p1_________p2。
(3)m+n_________p+q。
(4)正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向右为脱矿过程,向左为矿化过程:Ca5(PO4)3OH(s)5Ca2++3
+OH-
(1)人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5(PO4)3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够防止龋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原理,请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下列四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时间 |
0 |
2 |
3 |
4 |
800 |
℃ |
800 |
℃ |
|
1 |
1.0 |
c2 |
c3 |
1.0 |
10 |
0.80 |
0.60 |
0.92 |
0.20 |
20 |
0.67 |
0.50 |
0.75 |
0.20 |
30 |
0.57 |
0.50 |
0.63 |
0.20 |
40 |
0.50 |
0.50 |
0.60 |
0.20 |
50 |
0.50 |
0.50 |
0.60 |
0.20 |
60 |
0.50 |
0.50 |
0.60 |
0.20 |
(1)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分钟内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v(A)=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______mol·L-1,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隐含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_______v1(填“<”“>”或“=”=,且c3______________(填“<”“>”或“=”=1.0 mol·L-1。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根据以下要求填空:
(1)A、B、C都是气体,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
(3)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向____________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