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说:“革命胜利后,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使国家实现工业化,国营经济不断壮大,待条件成熟后,再采取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材料主要表明( )
|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势在必行 |
| B.社会主义革命正在进行 |
| C.社会主义改造出现过快现象 |
| D.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
读下图,该图反映的是( )
| A.“西南夷”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
| B.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 |
| C.元代宣政院有效管辖了藏族大部地区 |
| D.雍正帝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
范镇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
| 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 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
| 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作用 |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 A.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 |
| B.机构不断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不断增大 |
| C.封建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
| D.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相一致 |
“中国的政治思想家们已经逐步摸索出一套软的和硬的限制君主暴政的理论。于是,在天子之上,就有了道理、法律、天道。官僚们既可以依据这些理论来对君主实行软的教育,启发其自律。如不奏效,则施以硬的强谏乃至废黜。实际上,在中国存在君主的时代,多数情况下,官僚们正是依据这些理论来左右名义上尊崇的君主,主导政治运作。”作者强调( )
| A.理论不完善必然导致君主专制政体弊端 |
| B.采取软硬兼施手段才能有效抑制君主暴政 |
| C.封建社会行政效率取决于君臣关系尊卑分明 |
| D.限制君权理论建构推动社会政治有效运作 |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
| 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
| 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
| 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