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
| A.近代交通工具 |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
| 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 D.近代工业的发展 |
“大衣哥”朱之文(如图)是山东单县朱楼村一位农民,因在山东电视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秀栏目中,身穿军大衣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如杨洪基原音重现,而技惊四座。于是网络拍客便找到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并引来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热捧,朱之文随即被网友奉为“中国的苏珊大妈”。这体现了电视和网络的
| A.艺术鉴赏功能 | B.娱乐传播功能 | C.远程教育功能 | D.教化功能 |
1727年3月20日牛顿病逝,英国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同其他很多接触的英国人一样,他被埋葬在威斯敏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者曾经来过。牛顿伟大之处在于其理论
| A.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 |
| B.为量子理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
| C.完成了人类对思想认识领域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
| D.奠定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 |
罗兹曼教授指出:“‘人口以相当高的比率增长’……尽管引进了美洲的农作物,耕地面积有所扩大,产量也有所提高,但农业生产充其量与迅速增长的人口保持相应的水平,……在这个处于外来挑战前夕的关键性l00年里,所有的证据都表明,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如果只考虑是否有利于现代化目的,未尝不可以说,扼杀中国的正是中国人生儿育女的高度能力。”这主要表明
| A.外来农作物的引进促进了人口增长 |
| B.人口高增长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
| C.人口增长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 D.中国城市化加快,需要大量粮食和人口 |
1918至1920年的战争加之严重的于旱造成了巨大的灾荒,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T人的罢丁活动甚至将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发生在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可见苏维埃政权出现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工人罢工和水兵叛乱 |
| B.自然灾害的发生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
|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2011年资深记者曾航在《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一书中这样写道“iPhone手机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关键部件,由韩国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台湾厂商供应另外一些零部件,最后在深圳的富士康工厂里组装,然后空运到世界各地。”这主要说明
| A.美国丧失了全球经济镌主地位 |
| B.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 |
| C.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
| D.同家政策不同造成国际分工有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