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即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
D.中国市场经济已经逐步确立 |
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 )
①促使美国朝野彻底放弃孤立主义情绪 ②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渐达到最大规模 ③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 ④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
A.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
B.德国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即“不列颠之战” |
C.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
D.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
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
下列不属于德国为苏德战争做的精心准备的是( )
A.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形成 |
B.攻占南斯拉夫和希腊 |
C.拉拢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
D.建立“东方战线” |
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致力于在非洲抢占殖民地。当时意大利面临的有利条件是( )
A.“新罗马帝国”实力雄厚 |
B.英国被迫困守本土 |
C.埃塞俄比亚放弃了抵抗 |
D.德国装甲兵的增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