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其主要表现为
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结束了外来侵略威胁,消除了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
③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④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④ |
1851年和l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革命的力量 | B.革命的手段 |
C.革命的目标 | D.革命的指导思想 |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的《战必胜说》一文写道: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有何惧哉?”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前
A.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B.国人对国情分析非常透彻 |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 D.国人具有盲目自信的心态 |
1851年5月1日,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宣告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此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 B.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
C.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 D.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 |
以下是英国中央财政支出表。这一时期英国中央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投资科研,推动工业革命 | B.议会改革导致行政开支过大 |
C.与法国争霸使开支猛增 | D.镇压殖民地的反抗运动耗资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