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载:1922年,仅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山西、察哈尔八省统计垦殖公司由59家扩增到100家,资金达到1245万元。但这一切的规模还实在太小,全国的统计也就相当于军阀阎锡山一人的家产。材料说明( )
| A.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
| B.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加剧 |
| C.农业经济模式转型艰难 |
| D.军阀统治阻碍经济发展 |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因斯曾将1550至1650年这一时期描述如下:“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据此可知,凯因斯在此强调
| A.早期殖民扩张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B.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
| C.近代西方国家采取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 D.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6世纪 |
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从广州运往世界各地。此后的100年间,广东十三行向清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对此理解错误的有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乾隆时期开始设立广州十三行
③十三行是政府设立并经营的对外贸易机构
④十三行成为清政府海关收入的主要来源
| A.①②③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② |
《长安志》是记述唐都长安宫城、坊市及属县的专著,北宋宋敏求(1019~1079)撰。书中说“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 A.城市布局整齐 | B.城市功能单一 |
| C.城市规模过大 | D.经济功能突出 |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
| C.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的照片。他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
|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