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45年9月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197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正式建交; 2007年9月18日,中、日、韩三国合办的“亚洲文化艺术节”在中国南通开幕。这一系列时间上的巧合,我们对中日关系可以做如下的历史思考
①历史上日本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这是中日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②中日两国应该都忘记那段不愉快的历史、甩掉历史包袱,轻松的共同面向未来③中日两国牢记历史教训、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④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亚洲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⑤中日两国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交给皇帝。”利玛窦的话最有可能是针对( )
A.秦始皇时代的三公九卿制度 |
B.汉武帝时代的内外朝制度 |
C.明中期以后的内阁制度 |
D.清前期形成的军机处制度 |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分属九卿,位尊权重 |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
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削藩” | B.颁布“推恩令” |
C.废除王国的政治权力 | D.平定“七国之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