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分属九卿,位尊权重 |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
①中华民国提倡女权②提倡男女平等③提倡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 ④性别歧视消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这样写道:“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哪方面的局限性(C)
A革命规模 B.革命性质 C.反封建程度 D群众基础
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
A.宣布主权在民 | B.规定国民权利 | C.实行三权分立 | D.实行责任内阁 |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英雄创造历史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