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 )
①中华民国提倡女权 ②提倡男女平等 ③提倡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 ④性别歧视消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下列评述与材料中观察历史现象的思想方法相一致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
C.康有为借古喻今、托古改制为宣传维新变法铺路 |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
“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此评价适用于()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变法通议》 | D.《天演论》 |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据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为御史大夫,谓诸御史曰:‘公等奏事,须报承嘉,不然勿妄也。’……监察肖进忠、徐进曰:‘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设弹中丞大夫,岂得奉咨耶?’承嘉无以对。”这说明()
A.御史大夫与监察官的矛盾尖锐 |
B.御史大夫权力受制于监察官 |
C.监察官享有“独立奏事权” |
D.监察制度弱化了君主专权 |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B.印刷术促进儒学传播 |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 D.陆王心学的日益兴起 |
在中共党史上,曾有过三次大的工作重心转移,每次转移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中强调,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座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切老解放区,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下列对该讲话出台的背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D.“文化大革命”有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