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当时( )
|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
|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压制中国 |
|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
|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
毛泽东在谈及某项条约的签订时说:“我们打胜了国内的反动派。但是世界上还有反动派,就是我们国外的帝国主义。……我们需要有朋友……帝国主义者如果准备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这项条约( )
| A.使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
| B.有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
| C.增进了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 |
| D.开创了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
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提出“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诚接纳,……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表明国民党抗日的决心 |
| B.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
| C.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
| D.国共两党的抗日路线一致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以下说法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有( )
①推动了群体性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使得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③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④促使先进中国人从制度层面改造中国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 |
有学者提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对三次商业革命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商业革命突破了商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②汉口镇在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因繁荣著称
③第三次商业革命导致商业和贸易的中心出现转移
④三次商业革命都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清代有学者提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材料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 )
| A.行省制的实施使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
| B.元代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 C.元代行省制度不利于社会治安稳定 |
| D.行省制度有利于统治疆域的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