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材料中的时间轴所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A.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
B.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
C.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发展深入的历史进程
D.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体现出泰戈尔的作品

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B.代表了东方文学的最高水平
C.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D.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