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三幅图片,波兰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
①德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
②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③波兰军队装备陈旧,战术落后
④意大利趁火打劫,攻打波兰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 B.唐末的长安 | C.北宋的开封 | D.明初的南京 |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 山水画 B 写意画 C 宗教画 D 风俗画
中外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如何调整、化解各种矛盾成为时代课题,许多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下列历史人物的思想中包含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的是()
①韩非子 ②孟子 ③黄宗羲 ④卢梭
A.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苟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苟子主张通过教化来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二者形式上相互对立,逻辑上互相补充,共同深化对人性问题的认知 |
B.孟子“人性善”给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披上了伪善的合法外衣 |
C.荀子“人性恶”有戒欲绝欲之嫌,有可能导致“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 |
D.二者因为代表的阶级不同,故其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不同的 |
小林同学对“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下列他所搜集的四张图片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①②③④
A ①④ B ② C ②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