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

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是指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这样写道:“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A.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B.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
C.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D.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