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大趋势。但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东西方国情不同导致国家政治演变历程的多样性与丰富内涵,这构成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设计为何无法实现? 
材料二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在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和表现。(3分)
材料三     美国学者廷德尔等人认为,政府的权力源自于民意,广大人民在自己的政府里必须享有话语权,但绝不容许任何组织滥用职权;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是有必要的,条件是任何权力都不得被滥用;政府不能建立在对善良和品德的完全信赖之上,要利用权力的对立实现对权力的制约,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引导个人私利,从而服务于公众利益。
——(美)廷德尔等著《美国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利用权力的对立实现权力的制约”的?
材料四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不是靠有更多的人数。
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改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三三政权的特点和实行三三制的意义。
(5)综上分析,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向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正如一些美国史学家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却归于无效。当苏联果真否决了安理会的一项行动之后,美国往往可以利用联合国大会这种可供选择的机构迫其就范。
——王斯德等《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R·帕尔默《现代世界的历史》下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后初期和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国际体系建设的情况。
(2)材料二反映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怎样对其施加影响的?
(3) 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它在什么事件后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经济思想?
(2)材料二的反映的经济思想是什么?其核心主张是什么?它在当时主要是借鉴了哪一国家的什么经验?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
思路指什么?好在什么地方?“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
(4)材料三中说“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请结合二战后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5)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便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 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司多年,每天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普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
目的
措施
理财
富国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
选才
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材料三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4)从商鞅和梭伦的人生结局来看,历史上的改革家具有怎样的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