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初,红军挫败敌人的两次联合进攻,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再次把社会主义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下列议案当时最有可能被通过的是
| A.《关于新经济政策同题的决议》 |
| B.《关于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草案》 |
| C.《关于废除某些货币结算的决议》 |
| D.《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办法的决议》 |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A.甲、丙、丁 | B.乙、丙 | C.甲、乙、丁 | D.丙、丁 |
2006年4月19日,某报纸刊登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
| 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原因在于()
①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②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③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④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
|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
|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
|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 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
|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
|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
|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
|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政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