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实行了禅让制 | B.建立了奴隶制国 |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 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 |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
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 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
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输了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着实做了一次赔本买卖。对此事件理解错误的是
A.英国商人利用新的条约企图倾销商品 |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
C.中国的自然经济抵制了这些外来商品 |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应诏统筹全局折》 | D.《海国图志》 |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厂家数 |
开工纱锭数 |
布机数 |
|
外商企业 |
16家 |
338960锭 |
1986台 |
华商企业 |
25家 |
484192锭 |
2016台 |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 B.外商在![]() |
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