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会进行彻底的改革 |
| B.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形式来进行的 |
| C.“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
| D.宗教改革因教会兜售赎罪券而引发 |
下列示意图正确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轨迹的是( )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
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
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
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
|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
|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
|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
有人说,美国经济在二战后的发展是“一路高歌”,在1973年则转入“黑色的
一年”,其理由是这一年美国 ( )
①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③侵越战争以失败告终
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但泽战争”,同时又发表声
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 )
| A.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实 |
|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
| 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
|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
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签署《布列斯特和约》 |
| B.《反共产国际协定》 |
| C.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 D.签署《慕尼黑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