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李贽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王夫之鲜明地提出了“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的命题,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责”。三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 A.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 |
| B.反对闭关锁国政策,主张对外开放 |
| C.反对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 |
| D.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性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
|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B.奴隶主民主政治 |
| C.贵族专制政治 | D.平民民主政治 |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
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 A.20世纪后期 | B.19世纪末期 | C.18世纪末期 | D.17世纪后期 |
观察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
|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
|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
|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