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面对经济危机,不同的政府采取不同的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已经决定,我们要站稳脚跟,通过严格减少政府开支和增加税收,直到我们达到预算的平衡为止,以使美国政府的信用坚不可摧。我们已经决定,如果需要,我们应把这样建立起来的坚不可摧的政府全部信用,用来帮助私人机构以保护债权人和我国人民的储蓄。
我们已经决定,在联邦储蓄体系范围内做些调整,以使我们的黄金在贸易中发挥经济作用。同时,我们将保持美元在美国每个城市和世界中的可靠价值;我们将扩大信用以抵消由于我国人民贮藏和外国人提款带来的收缩……
我们还决定,联邦政府在保持那些贫困的地方社区问题上要发挥作用,我们还将以政府的信贷援助,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
——《胡佛总统在艾奥瓦州得梅因演说谈大萧条形势》(1932年10月4日)
材料二  8月13日星期五,尼克松召集身边的经济学家出席一系列所谓戴维营最高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星期天,他在电视节目中向全国宣布一项令人吃惊的新经济政策。在尼克松这项新经济计划中,有两个难题是必须记住的:
第一,尼克松声明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度。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
第二,理查德·尼克松抓住机会,在美国实行工资物价管制制度。……所有的物价和工资冻结3个月,随后再对物价管制一年(这是后来出现的情况)直到管制制度崩溃。……
——西奥多·怀特:《美国的自我探索》
材料三 里根总统2月18日晚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国情讲话,并提出了他的长达300页的“经济复兴计划”。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从30年代初期罗斯福的新政开始,美国历届政府都以凯恩斯学说为圭臬,实行大政府、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这次,里根政府以70年代兴起的供应学派理论为指南,反其道而行之,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里根强调,他将依靠“自由企业”的积极性,来打破15年来美国经济的“滞涨”局面,并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里根总统的经济复兴计划》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评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与尼克松时期相比里根政府的政策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具体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与里根的政策是否取得了成功?其实质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恶劣19倍,石油产量猛增恶劣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增加了35倍多。
请回答:
⑴如果材料一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御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有一次,他接到素丹的一份诏谕,激动地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我一步步地向前迈进。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不错,我已经站稳脚跟。”接着,他狠狠地敲打着这份上谕说:“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 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
材料三、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乡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英国旅行家兰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回答改革前后目的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的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削弱长老势力,1809年6月穆罕默德·阿里规定:所有宗教地产不再享有免税权,必须缴纳“米里”(国税);长老务必在四十天之内将其掌管的宗教地产的证件交给政府查验,违者将取消其掌管权。许多长老因没有证件或不合格的证件而丧失大批宗教地产,从而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1809年6月30日,以奥马尔·麦克莱姆为代表的长老,联合马木路克包税人,聚集在爱兹哈尔清真寺,抗议穆罕默德·阿里侵犯他们的利益,要求取消这些法令。奥马尔·麦克莱姆扬言,倘若穆罕默德·阿里执迷不悟,他准备向素丹提出控告,号召埃及人民起来推翻他的统治。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对长老的抗议和威胁置之不理,他知道,这些长老表面上抱成一团,暗地里勾心斗角。因此,他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把一批长老拉拢过来,也想把奥马尔·麦克莱姆拉过来,但后者拒绝与阿里会晤,他说:“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台的,我保证也能把他赶下台。”奥马尔·麦克莱姆的判断是错误的,1809年的形势和1805年相比已大不相同了。因为这时的长老已不同于以前,他们大多已上升为封建地主,和马木路克一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动辄关押、欺压和鞭笞农民,为广大人民所痛恨。8月9日,穆罕默德·阿里下令革除奥马尔·麦克莱姆的宗教职务,将他流放到边远地区。1813年,政府通过丈量土地又没收了许多超过证件规定的宗教地产。从此,长老不再是政治舞台上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而是成了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人民的工具。
——《埃及近现代简史》
请回答:
(1)穆罕默德·阿里打击宗教长老势力的原因是什么?
(2)穆罕默德·阿里采取了哪些措施打击宗教长老的势力?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材料二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蜕化了,把该国引向灭亡;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等地共和党的旗帜,把荷兰从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思想体系的外衣。
——思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的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三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恩格斯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在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
⑵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基本主张?
⑶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加尔文教对荷兰共和国产生所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异常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放置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归纳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⑵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
⑶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