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东西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统计时间
人口(亿人)
人均耕地面积(市亩)
粮食亩产量(市斤)
人均农业收入(市斤)
战国晚期(约公元前240年)
0.846
4.23
216
914
西汉末(约(公元元年)
2.240
3.76
264
993
唐初((约公元700年)
1.990
3.76
334
1256
宋初(约公元1000年)
3.900
3.75
309
1159
明中叶(约公元1500年)
4.200
3.28
454
1118
清中叶(约公元1800年)
6.190
1.71
460
628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和农民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 中国与西欧人均国民收入的比较(400—1900)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 当一种领先世界的文明发展到巅峰后,如果产生高度特化适应和内向成长的惰性,就会因保守而难于实现社会转型,受到“先进的惩罚”,逐渐落后。相反,后进者因自身文明的不完善,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能力的要求得到激励,往往会在下一阶段的赛跑中具有“借用的优惠”。
——庞卓恒《史学理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相比前代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国到清中叶人均农业收入发展变化趋势。材料二中,公元700年到公元1500年人均国民收入变化趋势,与材料一中农业收入变化趋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不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理解。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出现是有其因果链条推动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君主制却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体制。雅典的贵族政治也是在这个时候确立的……贵族政治不仅彻底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生任职制,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而且在民众中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对于谋求王权者,人人得而诛之,从而为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性。
但贵族政治毕竟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的运作。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制约,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公元前7世纪贵族政治的出现,使雅典政治避免了什么危险?贵族政治属于共和政治的一种,是集体统治形式,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的四大等级及其相应的政治权利分配表

等级
等级名称
财产资格
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
500斗级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
骑士级
年收入达300麦斗
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双牛级
年收入达200麦斗
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
日佣级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2)材料二指的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它对贵族来说失去了什么?(2分)对非贵族出生的工商业奴隶主来说又得到了什么?这样的失与得会如何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走向?
材料三以下是梭伦改革时设立的一些国家权力机构
四百人会议,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四百人会议获得原属贵族会议的众多权力,如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提出议案,成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等等。贵族会议虽然保存,却没有原先的威风与实权了。
(对比于贵族会议权力地位的降低)公民大会却从原先的形同虚设逐渐恢复了它作为城
邦最高权力机关的威严,因为选举梭伦和通过各项改革法令都必须在公民大会进行。
陪审法庭不仅参与例行审判还接受上诉案件,等于雅典的最高法院。梭伦规定每一公民
都有上诉之权,而陪审法庭是以陪审员当法官,人数在数十甚至百名左右,各级公民都可通过抽签任职,审案时投票作出判决,因此比较民主,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的积弊。
——摘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散文家普鲁塔克著《梭伦传》
(3)以上机构的设置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请分析制度改革对当时雅典政治的影响?

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具体指什么事件?
(2)材料一中罗斯福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有什么特点?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3)材料二中“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具体指什么经济模式?这个目标的确立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主要表现?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日缎,方空日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生产关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
材料三:《南京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美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
——摘编自中国网
(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危害?
材料四:第一阶段:提出了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第二阶段:明确提出: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第三阶段:“以企业承包制为主的多种经营制”。
——摘编自赵海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发生在哪个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5)结合上海世博会主题,谈谈你对厦门城市建设的提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的需要,最突出地、最尖锐地反映到粮食问题上来……1917年就开始闹饥荒了。1918年1月,粮食部门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21.8%;2、3两月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36.5%;4月只采购到14.1%;5月只采购到12.2%”……富农拒绝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出售粮食,投机贩卖和黑市贸易猖獗。”
——叶书宗《苏联的革命与建设》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由此实行了什么政策?达到了什么目的?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1920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1921年列宁实施的“围攻的方法”是指什么?它在农业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据材料三中“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围攻的方法”的实质是什么?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于什么事件之后?请列举两位与此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5、图6的广泛使用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他们对世界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试概括上述材料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