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抗战时期,……在工业总体发展上,1937年西北工厂有19家,占全国0.48%;资本305.2万元,占全国0.82%;工人5787人,占全国1.26%。到1942年为546家,占全国20.56%;资本16931万元,占全国8.8%;工人33074人,占全国13.7%。”材料表明( )
| A.国民政府重视国民经济建设,但忽视西北工业发展 |
| B.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没有本质变化 |
| C.日本帝国主义对西北的侵略迟滞了西北工业的发展 |
| D.国共内战严重影响了西北工业发展进程 |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 A.洪仁玕 | B.胡适 | C.严复 | D.张之洞 |
《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科学与民主 |
|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D.“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下图是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该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国家 |
总人口 (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 百分比 |
城市人口 百分比 |
| 英国(1851年) |
约1 800 |
48% |
52% |
| 法国(1851年) |
约3 600 |
75% |
25% |
| 中国(1851年) |
约43 200 |
89% |
11% |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较大
B.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
C.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强于农业文明
D.近代中国传统的农本思想仍然很浓厚
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有关其积极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 B.有利于改善管理水平 |
| C.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 | D.有利于缓解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是
| A.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
| B.由赤裸裸的掠夺转为控制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不平等交换 |
| C.由扫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转为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统治地位 |
| D.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转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