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
B.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
C.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 |
C.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 |
清朝某著作中谈到:“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提出“理即气之理,而后天为理之义始成”,有力地批判了“理在气先”即精神先于物质存在的观点。这部著作应该是()。
A.《明夷待访录》 | B.《日知录》 |
C.《船山遗书》 | D.《四洲志》 |
在不同时期,对于提高人修养的途径问题,儒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宋朝到明朝的变化是()。
A.遵从礼乐到顺应天命 | B.顺应天命到顺应自然 |
C.循序渐进到经世致用 | D.格物致知到本心体悟 |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