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战后,丘吉尔在中立国瑞士发表了一篇演讲 《欧洲的悲剧》。文中,丘吉尔极力呼吁欧洲各国捐弃前嫌,携手共渡难关。丘吉尔认为,欧洲要想从势如累卵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建一个欧洲大家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丘吉尔极力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B.丘吉尔主张和苏联一道建设欧洲大家庭
C.这一反思和欧洲整体实力的下降密切相关
D.表明丘吉尔反对冷战,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世纪末,英法等西方殖民者加紧侵略埃及,原因包括
①埃及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②埃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③埃及社会动荡,国力衰弱④马木鲁克同侵略者相互勾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宗教改革进一步发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其表现为

A.教会服从世俗君主的权力 B.加强对“异端”思想的打击
C.肯定人的努力和现世成功 D.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B.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义
C.马丁路德只是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反对信仰《圣经》
D.宗教神权、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D.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