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
A.武王伐纣有比较确切史实依据 |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
C.西周具有非常浓厚的神权色彩 |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 a、d 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入超 |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
C.鸦片走私、出超 |
D.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
“大抵欧洲各国的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先首推周秦。”这是因为罗马法()
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 B.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
C.其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 |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