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 B.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 D.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
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他力图( )
A. |
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 |
B. |
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 |
C. |
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 |
D. |
解决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
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
A. |
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
B. |
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
C. |
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
D. |
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
如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A. |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
B. |
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
C. |
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
D. |
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
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
A. |
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
B. |
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
C. |
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
D. |
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
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如图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
A. |
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
B. |
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
C. |
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
D. |
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